在線客服
南區客服 | |
北區客服 | |
項目合作 | |
外貿客服 |
摘自:詩燁 日期:2020-11-23 [返回]
11月份,山東德州、湖北武漢、福建泉州、甘肅蘭州等多地通報:“進口冷鏈食品檢出新冠病毒陽性”。11月份通報次數是今年以來最多的一個月,面對冰箱里一堆的冷鏈食品,吃還是不吃,成了一個惱人的問題。
冷鏈為何潛藏風險?
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,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,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。而此前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在零下二十攝氏度的條件下仍可存活,冷凍產品加工、貯藏、運輸、分銷和零售等環節,始終處于特定低溫環境下,適合病毒長期存活。
漂洋過海來“傳毒”?
進口冷鏈食品漂洋過海的行程為“跨境傳毒”提供了可能,但其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,比如從事冷鏈產品裝卸、加工、銷售等人員,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不大。事實上,進口食品在食物成分和營養素構成等方面與國內產品基本一致,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,切勿盲目迷信進口食品,從而加大潛在的感染風險。
還能買進口冷鏈食品嗎?
天津市衛健委建議:要在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,要關注食品產地、來源、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,不買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;選購冷鏈食品時應正確佩戴口罩,避免徒手接觸食品表面,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選冷凍冰鮮食品;購物后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。